我是小派,私信我回復“運營”,送你一份互聯網運營資料大禮包。
最近一個網絡熱詞“拿來吧你”橫空出世,橫掃人們的眼球,抖音、微博,甚至連小說中都出現了不同頻次的“拿來吧你”,不得不讓人眼前一亮。那么,到底這個梗究竟是什么?是我們此前討論過的“拿來主義”嗎?今天,本文作者就“拿來主義”這個梗展開敘述,瞧一瞧與你猜測的有何不同,據此我們究竟又能從中吸取到什么營養,我們一起來看看。
最近又有一個網絡熱詞“拿來吧你”橫空出世,她的抖音話題播放量已達到13.2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4.8億,從這些誘人的流量數據來看,不得不說“拿來吧你”的梗在短視頻平臺上太火了。
網絡真是個奇妙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各式的出其不意,一不小心就會讓人產生out的錯覺感。
打開社交平臺的話題頁,#拿來吧你#里的內容真是熱鬧,各路大咖達人也是腦洞爆棚,再一次讓我們見證網友們強大的創造力!
在“狗子版拿來吧你”的視頻里,我們見到一條狗惟妙惟肖的演繹;就連時代少年團-丁程鑫也對著鐵頭功,喊起了“拿來吧你”;當然還有“拿來吧你”的方言版、表情包......
“拿來吧你”似乎又制造了一場流行文化的狂歡。在各路名人達人、企業媒體的圍觀加持下,還把“拿來吧你”送上了熱搜,每一波搞笑段子的出圈,每一次流量借勢的發酵,都在展示這個網絡新詞的熱力值!
對于這個火遍了全網的爆“梗”,不禁讓人好奇的想問:她怎么就火了呢?
01
“拿來吧你”,你究竟是什么?
追根溯源,“拿來吧你”這個梗最早出現在抖音達人@劉子 的搞笑視頻里,在他的視頻內容中,每次出現向別人索要東西的場景,或者保護自己不愿意被搶走東西的時候,總會不失違和的出現這句“拿來吧你”!
簡單的設置,不簡約的效果!就是這樣一句乍看有點普通的口頭禪,竟一下子成了全網最關注的熱詞。
之前有位叫日食記的美食達人,在他的美食短視頻里總會植入一只可愛的貓咪,久而久之粉絲們對這只貓咪的關注度略有蓋過主人的勢頭,偶爾看不見貓咪,粉絲們還會問候一番。
如同@劉子在視頻里準確的嵌入“拿來吧你”,這種內容細節的精致設置,讓人再次感受到“習慣”的強大魔力。
從”拿來吧你“的字面意思,她更容易讓人理解為“拿來主義”。短視頻平臺的“拿來主義”屢見不鮮,不過相比魯迅先生對“拿來主義”的犀利批判,虛擬的網絡環境下,人們對“拿來主義”略顯得有點包容。
或許在“拿來吧你”大火的背后,也是網民對當下這種文化現象的另類調侃,只不過是當這句話一次又一次在網友的記憶里不斷被重復和強化,再加上@劉子140萬+的粉絲流量優勢的助力,為”拿來吧你“的出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一位搞笑達人的一句“口頭禪”到網友瘋狂模仿轉發,其實也是從“一個人”的獨舞到“集體式”的狂歡,”拿來吧你“的大火似乎還需要更多的催化劑。
02
“拿來吧你”的N種猜測
“拿來吧你”在短視頻平臺的大火,除了吸引眼球的龐大流量陣地,還有就是網友在內容維度的需求變化。在內容與流量兼備的社交平臺上,一切奇妙而新奇的想法都會被無限的放大,迅速的完成裂變。
每個網絡熱詞的出現,都是網友內心深層次想法的集中爆發與呈現。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更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無論是有求于人,還是被別人索取,相比以往直來直往的”拿來“,而這樣充滿搞笑意味的”拿來吧你“更適合年輕人自己的交流習慣。
”拿來吧你“作為一個全新的”梗“在視頻平臺上迅速火爆,或許也是契合了當下年輕人的文化趣向和表達方式,再經過互聯網的放大傳播,讓這樣一個網絡新詞在特定環境下具備一定的大”背景“。
1. ”拿來吧你“,一種文化新趣向
年輕人討厭固守成規,喜歡不拘一格。在互聯網的文化體系里,年輕人尤其是Z世代的主流人群,他們有著自己的文化語境和圈層屬性。
其實從今年層出不窮的”舔狗文學“和”凡爾賽文學“等網絡文化梗,也讓我們看到“拿來吧你”背后的“梗”文化本質,以及年輕網民對文化趣味的獨特需求。
不同于客客氣氣的拿來,或略帶尷尬的拒絕,年輕人的“拿來”更適合互聯網時代的溝通特點,這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展現形態,也是年輕人對“拿來主義”的全新演繹,無所謂是否喜歡或拒絕。
從“拿來主義”到“拿來吧你”的升級,縱然有些網絡傳播與炒作發酵的嫌疑,但她也代表著一種新的文化趣向,符合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群的自我畫像。
不過即便“拿來吧你”是一種全新的文化趣向,當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拿來”的度還是要拿捏的到位,不然這種新趣向也會略顯得尷尬。
2. ”拿來吧你“,一種文化新態度
也有人說是網友的瘋狂傳播,把”拿來吧你“扭曲成“拿來主義”,換個角度或許這是網友們最真實的自我表現。
有人說年輕人更加佛系了,對社會的包容度更大,更不愿意去爭論什么,不過“拿來吧你”也讓我們感受到網友對文化的新態度。
對于年輕化的網友們來說,他們更懂得欣賞自己的文化態度,在這個吐槽“躺平”和“內卷”的時代,”拿來吧你“反映的不僅是年輕人對待社會和事情的無奈和不屑,也表達了網友們對外部周遭一切的調侃。
即使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也不會再用激烈的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最多是用“拿來吧你”來調侃一下,或許是一種無奈的抵抗,也可能是種釋然的默許。
3. ”拿來吧你“,源于內心的宣誓
從達人@劉子的視頻內容所引發的網友關注,再到回歸短視頻內容的創作生態,我們也可以用更嚴肅的態度來審視“拿來吧你”。
無論是短視頻平臺對原創內容創作的審核日益加強,而且權威機構聯名抵制無底線的“拿來主義”,或許“拿來吧你”也透漏出對原創內容搬運和抄襲的抵制宣誓。
在大家習以為常的內容環境下,劉子的“拿來吧你”也代表著無數致力于原創的自媒體人,吐槽也好,抵制也罷,以搞笑般的宣誓形式引發網友們的關注,也算是一種讓人略感到無力的“主權宣誓”。
總之,得益于短視頻平臺的強大流量陣地,“拿來吧你”的迅速火爆,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狂潮。
不過,當看到無數自媒體人,在表面上的相互調侃之余,我們或許更應該思索這種熱潮下年輕人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態度,偶爾嚴肅一點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