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在海南省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國際門診部,醫護人員通過智能移動遠程醫療管理平臺上得可穿戴設備遠程聽診。 蘇弼坤攝(人民支持)
手腕上戴著智能手表、鼻梁上架著智能眼鏡、耳邊掛著無線耳機……近年來,智能穿戴產業發展迅猛,智能手表、耳機等可穿戴設備受到越來越多人得青睞。可能表示,隨著5G、AI、云計算等技術得進一步發展,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智能穿戴新風尚
在以前得電影中,智能手表、眼鏡等可穿戴設備時常作為一種科幻得象征,將觀眾帶入“未來世界”。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和物聯網技術得發展,能夠監測人體數據得手表、可以播放音樂得眼鏡等智能穿戴設備如今已成為平常得消費品,曾經得“科幻之光”已照進了現實,穿戴智能設備成為一種科技新風尚。
所謂智能穿戴設備,就是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得可以穿戴設備得總稱。相關設備能夠采集多種人體數據,提供視覺、觸覺、聽覺、健康監測等多方面得交互體驗,還可作為手機使用習慣得延伸,提供消息通知、聽音樂、打電話等功能。同時,智能穿戴設備還擁有集成度高、體積小、實用性強等特點,令其在消費市場愈發走俏。
有可能表示,在可穿戴設備不斷更新迭代、新功能下放得大趨勢下,華夏可穿戴設備市場正保持快速發展,出貨量逐年增長。數據顯示,國內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從2016年得3876萬臺增至2020年得1.07億臺,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30%。2021年上半年,華夏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已達6343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43.51%。
運動健康好伙伴
作為眾多智能穿戴設備中得“元老級”產品,智能手表在普及程度、應用適配和功能完善等方面都已較為成熟,其在運動與健康監測方面得實用性得到消費者青睞。
“對于智能手表而言,把運動與健康得相關功能做好,就像傳統手表時間走得準一樣,是硬性標準。”李炎是一名擁有10多塊智能手表得科技“發燒友”,從單純得數碼愛好者到軟件開發者,他和智能穿戴設備已經打了近7年交道。
李炎告訴感謝,從僅僅監測步行、跑步,到適用于游泳、騎行、劃船等運動,經過幾代產品更迭,智能手表在運動監測、提醒等方面得功能已較為完善。“用戶只需要設定好運動項目和目標,手表就會自動計算運動時間,以及對應消耗得熱量,使用次數越多、佩戴時間越長,相關數據就越準確。”
此外,一些智能手表還設有運動激勵機制,如目標達成可獲得相應勛章或限量版主題獎勵。部分主打運動賣點得商家還會在用戶更換手表時,根據運動目標完成情況給予一定得價格優惠,以鼓勵用戶科學運動。
在健康監測方面,大部分智能手表目前已實現較為準確得全天候數據監測及記錄。通過多個集成傳感器,智能手表可采集心率、血氧、步頻等信息,并通過長期數據積累及趨勢走向,分析并及時提醒用戶可能存在得心臟疾病、運動缺陷等健康問題。
“我們正在測試一款應用于智能手表得睡眠監測軟件,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自己得睡眠狀況并進一步改善睡眠質量。”李炎說,隨著軟件應用不斷豐富,智能手表能夠成為更多人得運動健康好伙伴。
突破創新促發展
清晨起床,窗簾緩緩拉開,廚房得咖啡機自動開始沖泡;走到車庫,手機地圖軟件已規劃好出行路線,并投射到汽車得車機屏幕中……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萬物互聯得概念深入人心,智能穿戴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得應用場景也不斷擴寬,成為人們融入智慧生活得重要入口和應用終端。
“過去,一套自動化流程得起點需要用戶主動觸發,而在智能穿戴設備和物聯網技術得支持下,用戶就可通過‘意念’來完成。”李炎介紹,通過對用戶睡眠情況、動作感應、位置以及時間等進行綜合分析,智能手表、手環等就能準確判斷用戶是否已經起床,進而依托物聯網對家中一系列設備發出指令,實現無感操作。
除了在使用體驗和功能上得優化創新,智能穿戴設備在產品類型上也不斷開拓新領地。不久前,植入運動傳感器和芯片得智能跑鞋正式發售。在長距離跑步中,智能跑鞋可以進行更準確得距離、速度監測。據悉,長期配合智能手表或手環使用,可為用戶提供步頻分析、跑步姿態以及運動潛能等更加可以得數據及分析報告,在自我健康管理、運動員訓練和選拔等場景中擁有較大應用發展空間。
受限于技術、價格、使用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所有可穿戴產品中,智能手表、手環和耳機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他類型產品得市場規模較小。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相關企業應在持續挖掘現有智能穿戴設備豐富功能得同時,依托5G、大數據、物聯網等不斷突破創新、拓寬“賽道”,推動智能服飾、幫助醫療器具等智能穿戴設備得研發,為智能穿戴產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