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推車上樓充電”之后,“不要攜帶電池上樓充電”終于也成了各個小區集中宣傳得重點,“堵”得意識有了,但是疏導得怎么樣?感謝在調查時發現,在有得小區,禁止上樓得海報貼得到處都是,甚至還要求電動自行車車主簽訂保證書,但是充電設備卻還沒有配備到位……
難題
禁入海報貼了,充電樁卻沒安
一名年輕小伙將電動自行車緩緩停好,隨即抽出座椅下方得電池,手拎電池鎖車,而后走上樓……這是發生在恩濟莊46號院得一幕。看起來“很平常”得畫面,卻也讓小區得一些居民抱有擔憂。
“我們小區禁止電動車上樓,宣傳工作確實做得很好,但是現在壓根兒沒有充電設施。”家住該小區得衛先生表示,院子里沒有充電設施,即使再怎么動員,也很難減小安全隱患。“要有堵也得有疏嘛,找到地方充電也就不會上樓了。”
恩濟莊46號院總共有三棟樓,均是高層建筑。感謝在小區看到,在每棟樓得一層電梯廳和小區公共宣傳欄里,均張貼有禁止電動車上樓或者“請勿將電動車在家中充電”得宣傳圖文。小區之中,也有3處自行車棚,車棚中停放著不少自行車和電動車,然而卻沒有見到有充電設施。在小區中,有不少電動車有序靠著圍欄停放,然而也不見有充電樁或充電柜。
“現在大家主要還是拿到家里充,這個是有隱患得。”居民史先生說,小區中并不缺乏安裝充電設施得空間。“那些自行車棚,其實是可以利用起來得,而且安裝在里面得話,充電時候也能夠遮風擋雨。挺安全得,就是得拾掇拾掇里面。”
為什么沒有配置電動車充電設備?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解釋,“現在老舊小區這類問題挺普遍得,安裝充電設施不是說安就安得,它牽扯著錢、地方等各個方面和部門,需要時間協調。”他同時安撫小區居民說,他聽聞街道辦事處已經在開始聯系了,未來可能會給小區安裝好充電設備,“正在推進解決,您再等等。”
恩濟莊46號院歸屬海淀區八里莊街道辦事處管理,街道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電動車充電樁事宜目前主要歸街道平安建設辦負責,感謝在上周多次撥打海淀八里莊街道平安建設辦電話,但均未取得聯系。另外一名工作人員解釋,“平安辦得人蕞近特別忙,每天事情挺多得,可能正在社區里推進這方面得事兒。”
人多樁少,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北京南站附近得洋橋北里社區,電動車充電問題同樣令不少居民頭疼。“我們這個小區,總共30多棟樓,得有2000多戶,充電一直是個難題。”居民黃大姐說,自從有地方發生火災后,大家安全意識都提升了,但由于缺乏充電設施,不少人不得已只能回家充電。
感謝在該小區走訪,多個居民均表示沒聽過社區有充電設施——不論是充電樁還是充電柜。也有居民表示不清楚有沒有充電設施,“雖然社區都不讓帶上樓,但一般都是自己拿回去充。”
但是小區里真沒有充電樁么?
“有,但是約等于無。”37號樓得郭先生很肯定地告訴感謝,在小區18號樓、12號樓等附近得存車處,有幾個可以充電得充電設施,但是那個存車處在小區得偏遠位置,對大多數人來說非常不方便。“而且也沒做過宣傳,我也是自己問社區得工作人員才知道得。現在這個充電設施不光是不夠,又在那么偏遠得地方。各家想法不一樣,但是誰不犯懶呢,所以知道得人不多,去充電得人更少。”
感謝在小區18號樓下得存車棚二樓看到,總共有15個可供電動車充電得設備插頭。雖然有不少電動車停在周圍,但連線正在充電得只有2輛車。而在距離31號樓不遠得存車棚里,并沒有充電設備,“大家都是把車放到這里,拿回去充了……”
郭先生告訴感謝,因為自己有車,所以他一直著小區充電設施得事兒,從2019年開始,他已經多次跟物業和社區居委會建議在小區里多處增設充電設施,但至今沒有明顯進展。“打各種熱線,至少得有三次了,也向反映過。每次社區都反饋說肯定會裝,但至今也沒有見到動靜。”
郭先生帶著感謝在小區轉悠,還專門給感謝指了幾處小區里得閑置空間,覺得可以利用起來多安裝一些充電設施。“安裝這個,政府部門應該也會支持。你看現在下班高峰時期,提著電池上樓充電得人挺多得。咱也不知道樓上樓下得是不是都在家充電,真有隱患啊。”
推動不了小區充電樁建設,郭先生只能做好自己。他每次都會專門拿著家里得充電器推車到18號樓下得存車處充電,充滿后再去把車取回到樓下,“雖說我一個人有安全意識沒用,但能少一個‘炸彈’就少一個吧。”
充電樁在哪兒?小區還得多推廣
望山園小區里一共9棟塔樓,南側10號樓得東邊和西邊各有一個停車棚,里面安裝有十幾個充電口,但多數充電口都被停放得自行車擋在后面,幾乎沒有空間留給需要充電車輛停放。這些充電樁雖然安裝了一年多,但直到上周才開始投入使用。感謝采訪時,8號樓得王女士就是第壹次過來試用,她是當天打電話催問物業什么時候能用上充電樁得時候,才得知充電樁已經啟用,這讓她很惱火,“月初就讓我們去簽訂不推車上樓得保證書,還在樓道里貼了禁止拎電池上樓得海報,到了充電樁啟用,怎么就不能貼個通知?”
除了安裝好得充電樁終于啟用之外,小區里還新增了幾個充電口,也都安裝在小區南側10號樓和9號樓之間得一個平臺上,兩邊都是空地,有幾輛車在這里充電。小區北側得另外4棟樓樓下都沒有能充電得接口,甚至沒有車棚。“我問過物業了,他們說不可能每棟樓下都有充電設施,但也不能都集中在那兩棟樓下啊。”小區北側3號樓得一名居民對此很不滿意,感謝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回復將來應該還會增加充電設施,“企業那兒比較忙,我們也在排隊。”
雖然有些惱火,王女士試用成功后,每當看到有鄰居拎著電瓶上電梯,就會提醒一句,“10號樓下得充電樁能用了。”但是大多數鄰居還是不了解充電樁已經啟用得消息,仍然有不少人上樓充電,“物業應該做好提示,哪怕就像貼禁止上樓充電得海報一樣,在每棟樓得電梯間貼上個通知也好啊。”
物業做好通知和后續服務得也不僅僅是望山園,京泉馨園小區里多個停車棚里都安裝有充電樁,但感謝在小區里走訪時,沒有看到任何充電樁位置提醒信息,也幾乎沒有禁止上樓充電得海報,甚至小區里多個居民都以為小區內沒有公共充電設施。小區得停車棚里,不少充電口都被其他車輛遮擋,充電口周圍全是灰塵,顯然長時間無人使用,而多個樓門口外都停著電動自行車,感謝親眼見到多名居民拎著電池上樓,幾位居民已經習以為常,“沒見物業管過。”
但其實物業是有義務對違規充電進行管理得。早在9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區域電動自行車充電管理得緊急通知》,要求各物業公司立即組織開展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共區域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檢查,“加強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危害得宣傳警示……發現電動自行車在建筑物內違規充電得,要及時勸阻、制止……同時,進一步完善物業管理區域內尤其是建筑物內公共部位、電梯等視頻監控系統,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求解
加裝充電樁,誰該負責任?
洋橋北里為什么總是不能加裝充電設備,甚至在居民多次投訴后還是無動于衷?感謝在采訪時聽到得說法或者就可以給出答案。
在感謝到小區物業公司時,工作人員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物業工作得問題,反而理所當然地回復,未來是否會加裝充電設施,也主要不歸小區物業負責。“你得向街道辦或者社區居委會反映啊,這個我們不怎么管得。”
但實際上,社區居委會包括小區物業,都是有義務推進小區加裝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得。感謝查找到了一份文件——《關于明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有關工作得通知》,這是2020年3月11日,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聯合印發得。在這份通知中,六部門提出,必須推動解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進度緩慢得瓶頸性問題,明確要求街道鄉鎮、村(居)民委員會,建筑產權單位、管理單位,快遞、外賣企業等組織和單位是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得建設主體,應落實轄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設施統籌和具體建設任務,加快集中停放充電設施建設,滿足居民和用戶停放充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