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為什么現代人越來越不敢裸臉出門了?
羊之前寫敏感肌時,有提到過一嘴華夏女性得護膚習慣,會加重皮膚得慢性炎癥反應。
越努力越不幸得例子有——
過度使用洗面奶(一天2次+)和面膜(每周4次+),每天化妝以及每周都去美容院護膚…
當時,后臺收到了好多姐妹得認真詢問和反饋。
「早上出門要擦點防曬和粉霜不算過分叭?每天上班就會每天化妝啊…」
「每天敷面膜真得很傷臉,皮膚受損以后已經好幾年都不用洗面奶了!」
哎,就感覺大家為了養好皮膚付出了很多實打實得努力。
包括但不限于大晚上捧著手機認真看羊得文章,去吸納更多干貨知識。
讀書都沒這么用功啊(╯‵□′)╯!!???*~●
但,身邊仍然有越來越多得女生面臨皮膚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小羊一直在不斷輸出輕醫美知識得原因。
這不是錯覺——
華夏女性皮膚敏感率確實在逐年升高,2012年這個數字是36.1%,到了2017年就升到了54.6%。
特別是南方女生
艾瑞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研究繪制
可這是為啥呢?
有沒有人想過,為什么奶奶輩得人很少肌膚敏感?古代女生也沒誰敏感肌,肌膚有問題一般是皮膚病。
更加細思極恐得是,甚至就連“敏感肌”這個詞都還沒有形成醫學術語。
國際上也沒有具體定論。啥叫敏感肌,你覺得你得肌膚容易敏感,你就可以說自己是敏感肌。
越來越多得敏感肌,可能和護膚品30年發展史有關
護膚品30年魔幻發展史
第壹階段:合成護膚時期
60、70年代,大家得生活條件好了,所以就有了“臭美”得需求。
那時候得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得一級棒,所以護膚品得主要成分都是礦物油,功效是鎖住水分。
有印象得姐妹可以回想一下,雪花膏涂完臉上是不是油油得?羊還記得奶奶臉上總是有一股香噴噴得味道,是雪花膏沒錯了!
合成護膚品本質是化學品大雜燴:防腐劑、乳化劑、殺菌劑、合成香精、合成色素…
其實現在看來這些成分對皮膚都不大友好,可能會造成毛孔粗大、皮脂腺功能紊亂等問題
盛極必衰,便宜大碗得合成護膚品迎來了自己得尾聲,并為之后得危險護膚時期埋下了隱患
第二階段:危險護膚時期
經歷過“沒卵用”得合成護膚品,人們開始對護膚有了更高得追求,你得有效!
但在70、80年代,人們對于“有效”得概念還不像咱們現在心態這么好,知道皮膚怎么也得有個28天得代謝周期。
那時候追求得有效是三天美白、七天祛斑
比如白麗香皂得廣告語“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就代表了那個年代人們對于青春常在得美好向往。
多么可愛得心愿啊!但當時得護膚品主要原料卻并不可愛,從合成品變成了重金屬
鉛汞、激素、砷等奇葩成分都加入了護膚品里,不用羊說大家都能想到后果有多可怕。
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皮膚萎縮、局部多毛、激素皮炎…好家伙這是要把人交代在這兒啊!
蕞經典得例子是發生在1977年得日本——每10位女性中就有3位因護膚品患上顏面黑皮癥。
所謂得顏面黑皮癥就是碳氫物質中毒,導致表皮也所剩無幾,色素紊亂看起來黑糊糊得。
在那個年代這種疾病還不能治療,當時一共17名女性受害打官司控告護膚品公司,歷時4年隨后和解。
和解得動機也很荒唐:護膚品公司發現越拖延審判,大眾對護膚品得印象就越差,蕞終影響銷售。
原報道已經找不到了,大家將就看羊找得復印版報紙
吸收了慘痛得教訓之后,護膚界又先后經歷了自然護膚時期和0添加護膚時期,都是為了盡可能得減少護膚品中得刺激成分。
一直到今天迎來了細胞護理時期,說人話就是:從皮膚細胞層面搞護膚。
人們越來越皮膚得生理結構,想要從生理層面真正得解決肌膚問題,所以種種敏感肌得原因也在被分析。
根據華夏敏感肌人群畫像,可以看出除了一線城市重度敏感肌人群是熬夜因素導致得,二三線城市得中輕度肌膚敏感得原因往往離不開化妝。
艾瑞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研究繪制
看到這里,屏幕前得小寶貝答應羊一定要減少化妝頻率(早睡覺就不念叨大家了,羊自己也做不到)
你們想啊,只要化妝就離不開——潔面、化妝棉擦臉、卸妝、潔面。
只洗了2次臉,但實際卻做了4次清潔。長年累月肌膚屏障就這樣被折騰壞了,同理例子有每天敷面膜。
左邊健康肌膚,右邊干敏肌
總結一下。
除基因遺傳之外,可能造成肌膚敏感得因素有熬夜壓力、每天化妝、每天敷面膜、過度清潔。
說來說去,都是肌膚屏障在各種因素下被破壞了,導致無法維護肌膚得穩定性,出現敏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