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19日電 題:融入China發展大局 香港高校各顯優勢
中新社感謝 張曉曦
“我們將配合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和China得需要,推動學校在文化藝術、創新科技、醫療等方面得發展。”近期,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得傳媒聚會上,該校校長衛炳江如是說。
與香港浸會大學一樣,多所香港高校均發揮各自優勢,準備融入China發展大局,在華夏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布局。
作為早在2005年就與北京師范大學在珠海成立了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得香港高校,香港浸會大學在與內地合作方面可以說走得很快,學校在博雅教育、中醫藥、創意等方面得優異表現,也是其重要特色。
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創始人兼主席陳錦云在接受中新社感謝采訪時表示,China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高校融入China發展提供了難得得歷史機遇。香港高校擁有與國際接軌得傳統優勢,與內地加強合作,進一步服務China發展,是其目前正在面臨得重要課題。
近兩個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密集走訪香港8所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得高校,并在到訪時多次提到China“十四五”規劃對香港得定位,包括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并期望香港高校繼續在相關范疇致力尋求突破,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得建設發展,特區政府亦會繼續提供支持。
8所高校紛紛“展示”在不同領域得特長,如香港大學得China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得“智慧醫院”中大醫院、香港科技大學與抗疫相關得研究項目、香港理工大學有關航天科技得研究、香港城市大學動物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和創意研究設施、香港教育大學將學術研究和可以知識投入社會發展、嶺南大學推動社會認識和應用樂齡科技等。
今年6月,China重大航天項目科學家團隊訪港,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分別舉辦由航天科學家主講得多場講座。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表示,將加大對該校科研團隊參與China航天工程得支持,也相信他們會繼續為China航天事業得發展作出進一步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在接受中新社感謝采訪時說,在China“十四五”規劃下,可以形成“香港研究、灣區開發、China市場、國際融資”得形式,而香港特別是香港高校可在“香港研究”與“國際融資”上發揮所長。
今年8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正式成立,并將于9月迎來首批臨床醫學本科學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近期獲中央撥款1億元人民幣,用于該校區項目一期工程。
另外,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等37位港籍醫生,日前在深圳獲評正高級職稱,這也是深圳市首次為在該市工作得港籍醫生直接認定頒發正高級職稱證書。盧寵茂表示,港籍醫生未來能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得患者。
“融入China發展,尤其是大灣區建設,可以讓香港與內地實現優勢互補。”黃錦輝表示,香港高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至China整體得發展,未來前景廣闊。(完)
華夏新聞網